新闻系毕业论文 (汇总5篇) 由会员“嘉豪狼人”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新闻系毕业论文篇2:新闻系毕业论文篇3:新闻系毕业论文篇4:新闻系毕业论文篇5:新闻系毕业论文【正文】篇1:新闻系毕业论文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舆论监督
摘要
随着媒体的市场化进程加速,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然而传统媒介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部分记者素质不高,有些行业制度不尽合理,新闻行业的法规不够完善。应对这些问题,传统媒介也开始锐意创新,从节目播出形式更加亲民,节目题材更加深入和专业。舆论监督更是指向其背后的公权力问题。但是制约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健康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完善相关新闻法规,加强媒介自身建设,带给健康的舆论自由环境成为其必然途径。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介不断发展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民主监督、舆论监督,而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对于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有着突出且特殊的作用,我国历届政府对于媒介的监督都十分的重视,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1+1》、《每周质量报告》也为广大民众所熟知。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此刻关于媒介的舆论监督在法制上有很多的漏洞,有时甚至出现“媒介审判”等诸多不合理不合法现象,因此务必加强媒介舆论监督,出台法律规范监督行为,保护监督权利,使之真正成为社会的“明镜”,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1媒介舆论监督的迫切性
如果说司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利器,那么舆论监督是另一把锋利的尖刀,它同样具有捍卫真理和正义,鞭挞腐败和邪恶的作用,对公权组织和整个社会都起到强有力的监督功能。最近几年以来,社会矛盾逐渐成为了中国公众瞩目的焦点,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扩大化,三农问题,仇富心态,教育改革,房产价格,医疗社保等一系列问题犹如走马灯一般纷纷闯入人们的视野,同时,许多富于代表性的事件也先后进入国人的事业。所以我国公众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新闻媒介该有的职能——媒介舆论监督,也务必得到强化,使其快速健康的发展。苏联建立初期,列宁就说过,“要把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媒介舆论监督就是透过媒介将社会发生的事件和事件背后的真相揭示出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健康发展。这句话也点明,在我国目前法制和体制不健全的状况下,有必要透过媒介进行广泛的舆论监督,从而用心的维护社会公平,体现出公共意志和社会公平自由。
1.1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新形势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这句话出自约瑟夫·普利策之口。它充分的表现了媒介及媒介工作者的力量和作用。而新闻媒介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就是运用自己在舆论方面的优势监督整个社会。20xx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进入高速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经济的发展与体制、法制的建设相脱节,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说贫富差距、灰色收入、拜金主义等,与此同时,媒介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监督社会不良现象的突出舆论力量。同时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胜利召开了党的“十八大”,继续为我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我国的舆论监督一方面将逐步建立法律上、制度上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务必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个阳光,十分形象的证明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指导原则,其次也代表我国将在在制度设计上充分体现对权力的制约、协调与监督。这个监督毫无疑问将包括舆论监督。也就是说舆论监督将作为监督权的一部分,和决策权、执行权一道,并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这样是对于舆论监督的重要保障。现如今舆论监督已被党提升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自19xx年开始,“舆论监督”连续五次出此刻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其中,十七大党的政治报告更是要求,“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2
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同时,十七大报告中还提到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xx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这对新闻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20xx年5月1日起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透过立法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保障公民享有政府信息的知情权,这就是对舆论监督有力的法律保障。
另一方面,我国新闻媒体的记者团队不断的壮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媒体也随之迅速发展和扩张。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跨国传媒集团也相继进入中国,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收看率飞速提高。记者的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断壮大。从三聚氰胺的“大头娃娃”到轰动全国的“山西假疫苗”事件,我们的记者拨开层层迷雾,给我们还原了事件背后的真相。一系列的新闻工作者组成了媒体舆论监督的有力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媒体的监督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也会越来越完善和强有力的。
1.2媒介舆论监督的强势兴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伴随着媒体的市场化进程,媒体越来越敢说真话,从早期的《焦点访谈》,到此刻各个卫视的新闻节目,不管是早期的南方周末独此一家,还是此刻的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都开始大力进行舆论监督,从这样百花齐放的场面中,不难看出我国传统媒介的繁荣。
当然网络媒介的兴起,使得民众更容易贴近舆论监督的前沿,全媒体融合的舆论监督更加有力。网络媒体带给海量的信息,很多的信息都是透过网络首先曝光出来的,而近年来新浪微博更是成为了舆论监督的前沿阵地,在微博上,普通人能够对新进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20xx年的7.23动车事件更是凸显了网络的强势舆论监督作用,从刚开始爆发出的事故,铁道部含糊不清的解释,到发布会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言论成为网络流行语,再到网民对于事故结果分析的质疑,最后到王勇平的下台,铁道部对于高铁动车速度的调整,之后由微博引发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介入和报道,媒体整体的大动员构成了对相关部门的巨大压力,这就是媒介强大的舆论监督。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广大网民的用心参与,使得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大。像韩寒等一系列的意见领袖也在引领着舆论监督。从“表叔”、“房姐”到官员“艳照门”事件都是由网民牵头,以网络传播,进而受到传统媒介乃至国家的重视,这说明民众的舆论监督意识越来越强烈,媒介的作用功不可没。
1.2从《 ……此处隐藏26983个字……的消极后果。
三、网络新闻的规范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对网络时代的舆论进行监督与引导,是当前环境下对政府执政潜力的一场重要考验。各级政府就应承担起主导职责,以壮大自己声威为主,在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中占据有利位置,牢牢把握住主动权。同时对于不同的声音要加以区别和引导。在实际方法上,不是只采取“关、停、封”等强制手段,而是应采用多种措施,从多方面进行正确的用心地引导。要想正确监督引导网络舆论,政府首先就应采取以下几点方法:
1、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加强信息公开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做到信息公开,并建立健全监督与引导网络舆论的法律法规。信息公开即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建立健全监督与引导舆论的法律法规,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前提和保障。政府应针对现阶段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网络立法,构成系统、有序的针对网络行为的法律体系,个性是透过立法,将政府、网络媒体、公众等网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这样网民的行为才能有法可依,也才能真正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2、政府要重视主流媒体引导网络舆论的先锋作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网络舆论的先锋作用,是对网络舆论监督与引导的有效方法。长久以来,主流媒体在人们传统
观念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公众对主流媒体产生了极大的信赖感,政府就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推动主流网络媒体的建设,在新兴主流媒体的建设上下功夫,并透过传统媒体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控制,来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方向。
3、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其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意见领袖”们的知识面、人际交往潜力等个人因素都是十分出色的,他们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是大众传播与人际沟通中的评论员、转达者,具有影响他人态度的潜力。他们既会造成负面影响,又能发挥用心作用。他们介入大众传播,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影响力。而对于一般网民来说,应对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海量真伪难辨的网络信息和一些偏颇的有倾向性的极端言论,他们会显得无所适从,这时他们对于评论权威人士的依靠会更为强烈,也就更加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指点迷津。
“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转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是引导网络舆论的一个重要方式。网络意见领袖飞扬的文采、幽默的语言、逻辑性的思辨、高质量高水平的评论,能够有效地引导广大网民从非理性的言论转向理性的言论。
(二)传统媒体要肩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
在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要持续镇定本色,不能与网络一齐为热点事件推波助澜。一般的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都是代表正义的立场,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在报道热点事件之前,必须要敏锐地展开思考,努力鉴别事件是否就应报道以及选取什么角度和方向来报道,绝不能被事件牵着走,更不能与网络一齐兴风作浪。很多热点事件是在传统媒体报道后才真正成为社会热点的,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后续报道,大多网络上所谓的热点也只能在虚拟的空间里掀起一些浪花。对于一些重大的热点事件,电视等新闻媒体务必肩负政治使命,代表党的喉舌,用心引导社会舆论,防止恶性事件发生。
同时搞好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一种引导舆论的重要途径。深度报道往往与批评性报道、舆论监督三位一体,深度报道是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武器。它透过对现实生活中最集中、最典型的新闻事实的整合,将同类问题聚集透视,在必须时间内进行连续集中的报道,构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事件各方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冲击波。诸如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房价调控等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社会话题,透过人民网、网易、新浪等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在网上构成了必须的舆论强势,对促进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用心的作用。
(三)网民自身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对于网民来说,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外力只起到事前预防和事后惩罚的作用,能让网民主动为自己的言论负责需要内心的约束。内心约束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恐惧,二是道德。我国对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很少动用国家公权力进行处罚,即使处罚,也只针对那些散布谣言并且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谣言,并且处罚力度不大,大多数只是根据行政处罚法给予必须惩罚,不会上升到刑法的层次,这样的处罚便不会对网民产生震慑力,而如果加大处罚范围和力度,显然又会落入“以言入罪”的封建旧法行列,因此法律法规上的震慑尽管有效,但对于网络舆论而言,不可过度适用;另一种来源于内在道德的约束。
对网络舆论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与引导是国家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具体措施上,除了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信息公开和完善立法外,还应扶持主流网络媒体的建设,培养其公信力,抢占舆论先机,设置好媒体上的议论主题,引导网民的注意力,同时培养“意见领袖”,依靠其较强的号召力强化主流舆论,并在技术层面上透过监测、跟踪、过滤、审查等手段打击虚假信息,为舆论把关,使之最终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建设的有力武器。网民个人的自律与传统媒介的引导也是保障网络环境安全、明净的重要要素。
参考文献
[1]张婷婷.论网络媒体的现状与问题[J].今传媒,2011,(07).22.
[2]颜英.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J].新闻记者,2011,(12).43.
[3]李友海.网络新闻的伦理思考[J].南方论刊,20011,(12).21.
[4]赵乐.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J].业务与研究,2012,(03).19.
[5]吴俊猛.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J].新闻记者,2012,(01).77.
[6]朱丽.网络舆论——政府决策的有效依据[J].新闻知识,2010,(05).42
[7]常慧.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力分析[J].青年记者,2010,(04).09
[8]吕德生梁冰.网络舆论特点及其引导方案[J].云南社会科学,2010,(06).46
[9]彭琳邓国峰.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机理[J].校园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7).35
[10]张明学.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分析与舆论引导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18
[11]陈超.搞好网络深度报道强化新闻舆论引导[J].新闻世界,2010,(11).08
谢辞
经过了孙士生老师的多次指导,本人数次修改,最终定稿。十分感谢孙士生老师的认真和负责,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老师帮我指点并修正论文中的错误和不足,透过老师的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忙,最终成文定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20xx年4月5日
【小编简评】新闻系毕业论文 (汇总5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新闻系毕业论文范文。
【网友评价】的确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
文档为doc格式